查看原文
其他

节能服务生死局——能源变革中的新视界

王康 张薇 奇点能源 2022-08-02

跟很多行业一样,节能服务产业也有一个充满亢奋的上半场。过去的十年期间,在万亿市场的呼声中,涌现出了一批其兴也勃的企业。然后,这个本应是“利国利民、久久为功”的产业,似乎很快就转到了下半场,这些标杆企业也迎来了“其衰也忽”的命运。那么,节能服务的基本市场逻辑是否还成立?节能服务企业应如何转型来应对下半场的挑战呢?本篇从宏观视界来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也从单位GDP能耗倍率说起


研究节能服务产业及其背后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奇点无法逐一剖析各个行业的用能特点,但仍坚持以数据为先导,拒绝过度概念化,还原节能服务市场的真实框架


经过社会各主体的长期努力,中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2018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41.5%,年均下降4.0%,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但中国离摘掉“能耗高”甚至是“特别高”的标签似乎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表1 2018年主要国家单位GDP能耗


上表显示,2018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2.2倍,日本的2.7倍,德国的3倍,英国的3.6倍,意大利的3.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去掉中国样本之后,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1.7倍)。整体来说,中国创造了世界1/6的GDP,使用了世界1/4的能源(也产生了1/3的排放)。


这么看来,我国整体能效是非常低的,节能服务的空间应该仍然巨大。尤其是工业领域,在我国能源消耗中占比超过60%,其能源浪费肯定惊人,市场淘金空间也应该非常广阔。但这与节能服务公司艰难生存的现状不符,不少同行们近几年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工业节能的市场越来越难开拓,新增业务急剧压缩,且在运项目受产能影响,节能效果每况愈下。余热余压余气发电市场正反映了这一缩影。


                      图1  余热余压余气发电发展情况统计


一端看似充满机遇的节能服务市场,一端是步履维艰的行业现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高能耗下的真实视界



单位GDP能耗倍率展示给大家的概念其实并不确切,购买力平价能耗更能反映真实情况,中国购买力平价PPP单位能耗分别是日、德的1.6、1.7倍左右。为方便对比,以下均在购买力平价基础上分析我国能耗水平。


(一)第二产业的真实能效水平


相对于能源的浪费,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单位产值能耗倍率的贡献也许超过八成甚至更多。第二产业占我国GDP的40.5%,大幅超过日本、德国两个制造业大国,更是英美2倍以上,我国第二产业产值能耗约为第三产业的4.7倍,意味着第二产业产值占比每降低1%,单位GDP能耗将下降1.5%。


                 图2  2017年主要国家各产业增加值结果对比


              图3  2017年主要国家终端能源需求部门结构对比


第二产业当中,高耗能行业的高占比是单位产值能耗倍率的最大推手,如表2所示。2020年预计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总能耗的2/3,占终端总能耗的38%,极大拉高了单位GDP能耗。


表2 我国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及能耗


实际上,各高耗能行业由于新上产能设备以及长期的节能减排要求,规模化逐步体现等原因,我国大部分高耗能行业的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如表3。


表3 中国高耗能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2018年)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电石等高耗能行业的产品能耗已接近或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水泥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一定的能效提升空间,仅建筑陶瓷、墙体材料等建筑相关行业产品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那么,造成部分产品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其中也可以从高耗能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找到一些端倪(表4)。


表4  高耗能行业集中度国际比较(2018年)


不难看出,我国的高耗能行业普遍集中度较低,比如钢铁,全国粗钢产量59%的民营钢铁企业高炉平均容积小,仅为大中型企业的50%左右;在水泥行业可能更加明显,我国农村为就地提供基本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所需水泥,建了大量水泥厂,水泥规模化差距大大幅提高了平均能耗,实际上根据Energy Transtions Commision的数据,我国水泥行业单位能耗仅为世界水泥行业平均水平的85%。砖厂、水泥厂也如此。


对于高耗能行业来说,产业集中度对能源浪费、能源效率等至关重要,显而易见,这些高耗能行业具有规模效应,在技术合理的范围内,单厂的规模越大,能源效率将越高。解决产业集中度一是靠市场主体竞争加大行业整合,二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节能技改当然也是解决问题的选项,但小规模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节能投入的产出比也不高。


(二)第三产业能效水平初探


由于第三产业细分领域众多,难以有效进行分行业统计,且一般情况下国外能源使用量按交通、建筑、工业等部门进行分类,难以与产业分类严格划等号。但可以认为第三产业能耗接近于建筑部门和交通部门的能耗和减掉居民能耗(差异在于某些房屋建造等归于第二产业的行业这里称为混合行业)。参照图2、图3,在购买力平价基础上,以德国单位PPP能耗为基数(居民能耗约占15%),则日本单位PPP能耗为1.06(居民能耗约占14%),中国单位PPP能耗为1.7(居民能耗约占13%),对三国进行第三产业单位产值能耗对比(该对比不采用绝对值,仅对比生产1单位PPP产值情况下,第三产业能耗的相对比例),如表5。


              表5  各国第三产业单位产值能耗对比(2017年)

注:因为中国房屋建造等混合行业比重大于德国,以上比率中实际上中国能耗是略有高估。


上表说明,中国第三产业单位PPP能耗与日本、德国基本接近。


(三)能源结构变局对节能服务市场的影响


当前节能市场的实际空间不如想象中大,同时未来能源结构的变化,也将对节能服务行业造成较大影响:


其一,社会能源使用总量增速降低,能源增量从粗放式增长向高质量转型,难以给节能服务留下增长空间。根据国内研究机构数据,终端能源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消费峰值,总量约在当前基础上仅增加15%—20%,受新冠疫情影响估计该值可能更低。


其二,能源结构调整,重塑节能服务行业既有格局。电能替代趋势加强,2035年电能占比超过34%;煤炭占比降低50%左右,仅占终端能耗的15%;分部门来看,工业用能比例从60%下降至40%左右,其降低份额被交通、建筑平分。高耗能产能压减以及工业用能比例大幅度下降将极大冲击工业节能市场空间,而电能的增长将推动节能服务更加转向建筑、交通等电能深度替代领域。


 未来节能服务的市场方向


节能服务市场的粗放式增长已经结束,节能服务产业确实走到了下半场,但危和机永远是硬币的两面,我们的机遇在哪里?


根据《中国能效投资进展报告2015》中数据,“十三五”国内能效投资总额约为19420亿元,其中工业节能压力明显缓解,市场份额将从“十二五”的一半以上降至三分之一左右。同时,随着建筑和交通领域的能耗比重逐年提高,节能工作重点将转移到这两个行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节能市场投资需求相应提高,建筑领域将跃居“十三五”节能投资的首位,占据43%的市场投资份额。



                  图4  “十三五”各领域节能投资占比


从节能量角度来看,建筑部门是最重要的节能节电部门。与2017年相比,2018年全国工业部门、建筑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分别实现节能量4087万、7674万、1475万tce,分别占全社会节能量的29.2%、54.9%、10.5%;建筑部门节电量也最大,为3115亿kWh,工业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节电量分别为936亿kWh和0.21亿kWh。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节能服务市场仍符合千亿市场的设定,但已经呈现出新的变化,继承昨天、改变现在,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节能服务转型将发生在以下方面:


1.技术节能与管理服务相结合。随着企业自主节能意识增强,节能服务已经进入深度挖掘潜力阶段,以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商业模式,单纯靠节能设备投资产生的节能收益难以满足投资回收需求。需要通过服务提效提升投资收益,更多采用能源托管等商业模式,从用户整体能效优化、廉价能源品开发与交易等多个渠道降低用户能源使用成本。


2.市场空间转向建筑、交通电气化。电能深度替代将是终端能源结构最重要的变化,特别在建筑、交通领域趋势更加明显,电热泵冷热供应、电动汽车等进一步普及,随之而来的用户电气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维护,以及必将到来的建筑、交通智能化将成为主战场。


3.稀缺资源品的优化管理。在一个高度电气化、可再生能源电力充分利用、电力市场改革深化的场景中,电力调峰、配电容量等将成为稀缺资源,以数据为主要驱动,对电动汽车、电网中尖峰性、灵活性负荷进行调节,虚拟电厂等平台化业务或许能从概念走向现实。


(文中数据主要来自国网能源院,《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2019》;王庆一,《2019能源数据》;中国民生银行,《2019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ion, 《China 2050: A Fully Developed Rich Zero-Carbon Economy》)


关于我们:奇点能源,来了!


扫码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